
壓鑄件鍍鉻表面處理 |
1.1鋅合金壓鑄件外觀等級劃分 1級表面:重要外觀表面,體現鋅合金壓鑄件產品外觀形象,具有裝飾性,可以直接正視到的主要外觀表面。 3級表面:次要外表面和內表面,不是以裝飾為目的,表面質量要求不高的結構表面。 1.2鋅合金壓鑄外觀檢驗條件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-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(如40W日光燈、距離500mm處),相距為650~750mm,觀測時間按不同等級面而有不同,詳見表1: 表1、檢測條件 表面等級 1級 2級 3級 檢視時間 10s 5s 3s 檢視距離 650~750mm 光源 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-600LX 檢查者位于被檢查表面的正面、視線與被檢表面呈45-90°進行正常檢驗(參見圖2)。要求檢驗者的校正視力不低于1.2 。不能使用放大鏡用于外觀檢驗。 1.3缺陷定義 凹坑:由于基體材料缺陷、或在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狀痕跡。 鍍前劃痕:指電鍍或氧化之前的基體材料上的劃傷痕跡,手摸有明顯的凹入感。 鍍后劃痕:指電鍍之后因操作不當等人為造成的表面劃傷痕跡。手摸有明顯的凹入感。 鍍層起泡:電鍍不良、或因基材原因而出現的鍍層鼓起甚至脫落現象 黑點:鍍鉻后因初期腐蝕變化而出現的零星分散的小黑點。 變色:指電鍍鉻后顏色發生的變黃、變白、變淺等表面顏色不一致現象。 砂眼:壓鑄件表面的疏松針孔。 局部無鉻層:指鍍鉻表面因電鍍工藝的局限而在凹槽內、深孔內、折彎內角等低電位區出現鉻層未電鍍上的現象。 掛具印:電鍍或者氧化時掛具和結構件接觸部位局部無鍍層或者膜層的現象。 污跡:電鍍表面出現的散落的黑點、斑點現象,可擦拭掉。 顆粒:因材料雜質或外來物等的影響而在表面形成的粒狀凸起現象。 披鋒:壓鑄件上澆口殘留物取掉后的毛刺。 裂紋:鑄件表面有呈直線狀或波浪形的紋路,狹小而長,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趨勢。 拋光痕:指鑄件表面經過拋光處理后留下的痕跡; 1.4可接收范圍 (適用華為量產編碼檢驗) (提示: L表示單個缺陷長度,單位為mm、 S表示單個缺陷面積,單位為mm2、D表示單個缺陷的直徑,單位為mm、P表示被檢表面允許的缺陷的最大數量,單位為個) 缺陷類型 表面等級 1級面 3級面 披鋒 不允許 可接受,功能面不允許 鍍前劃痕 L≤5,P≤1 L≤10,P≤2 鍍后劃痕 不允許 不允許 凹坑 S≤1,P≤1 S≤1,P≤2 黑點、麻點、斑點 不允許 S≤2,P≤2 裂紋 不允許 不允許 砂眼 不允許 D≤1,P≤2 顆粒 D ≤0.2MM接收 D≤0.2MM接收 局部無鉻層 不允許 深孔內壁、凹陷區、內角部位等低電位區允許 污跡 不允許 不允許 變色 不允許 不允許 掛具印 不允許 可接受 拋光痕 S≤整個面積的5% 可接受 3、性能檢驗 鍍層厚度 (每批來料要求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,也可不定期要求我司外協電鍍商配合進行鍍層厚度的符合性稽查) 1)按 GB/T 4955 在三個試樣上進行厚度檢測,分別測量銅、鎳及鉻層厚度。(有爭議時,用庫侖法測量鉻層厚度,按 GB 6462 用顯微鏡法測量鎳和銅層厚度。) 2)每一試樣的鍍層總厚度應為 30-40 μm,其中銅鍍層為 20-25 μm、鎳鍍層為10-15 μm、鉻鍍層不低于 0.3 μm。 3) 對于鍍層測試由IQC以每月為單位,統一對每個供應商不同扳手各抽樣1PCS交由品質主管協調安排檢驗; 結合強度 (每批來料檢測 1PCS 樣品) 1)在試樣上進行鍍層的結合強度試驗。 2)按 GB 5270 的“挫刀試驗”方法進行檢測,每一試樣上鍍層與基體、鍍層與鍍層之間應結合良好,沒有任何分離現象。 耐蝕性 (每批來料檢測 1PCS 樣品) 1)在試樣上進行試驗。 2)對室內應用的零件生產:按 GB/T 10125 方法進行8小時的 CASS 試驗(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);試驗后,在試樣邊緣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現基體腐蝕現象。 |
發布時間 2017-04-13 返 回 |
無錫市玉鑫壓鑄廠是一家專業生產壓鑄,鋁壓鑄,壓鑄件,壓鑄加工的生產型企業,擁有完善的生產和售后體系,產品質量可靠。
Copyright©2010 無錫市玉鑫壓鑄廠 版權所有 蘇ICP備11030564號-1 網站地圖 站點地圖
電話0510-83382680 傳真:0510-83382117 網址:http://www.mytektronixscope.com